万物公式网是一个专注于股票软件、股票公式资源分享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精品公式指标

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泰凌微(688591):2025年上半年业绩高速成长 端侧AI持续发力

admin 2025-08-22 01:45:33 精选研报 3 ℃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事件点评:公司发 布 2025年半年报,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2025 年上半年,泰凌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348.98 万元,同比增长37.72%; 营业利润10,027.44 万元, 同比增长292.03%; 利润总额10,027.40 万元,同比增长291.0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107.64 万元,同比增长274.5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304.84 万元,同比增长257.53%。

      2025 年上半年,得益于客户需求增长、新客户拓展以及新产品开始批量出货,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提升,而净利润的增速远超收入增速。

公司各产品线收入均有增加,其中多模和音频产品线增幅明显,低功耗蓝牙产品线收入亦有较大增长。

盈利水平方面,受益于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产品销售结构优化,以及销售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优势,公司毛利率提升到了较高水平,达到50.61%。同时,得益于销售额增加带来的经营杠杆效应,收入增幅超过了费用增幅,使得净利润的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增速。2025 年上半年公司净利率达到20.08%,较2024 年同期7.38%和2024 年全年11.54%,均有大幅提高。

      研发持续投入,AI 新产品不断推出带来增量

在研发方面,公司持续推动芯片研发,加速内部的研发节奏。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多款先进工艺芯片的量产流片,涵盖蓝牙6.0、星闪等重要功能。同时,公司完成了全新的无线通信模组的认证和上线,并进一步提供完善优化的开发工具支持。

在新产品方面,公司新推出的端侧AI 芯片凭借卓越性能与创新特性,迅速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青睐,并进入规模量产阶段,二季度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人民币千万元规模;公司的Matter 芯片在海外智能家居领域批量出货、公司作为首家通过认证的支持Channel Sounding 等新功能的蓝牙6.0 芯片也在全球一线客户率先进入大批量生产;公司新推出的WiFi-6 多模芯片也实现了批量出货。公司音频产品客户持续增长,带动音频业务整体销售较去年同期实现高速增长。公司海外业务快速扩张,境外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

公司在边缘AI 领域积极布局,对于AI 应用形成了多个层次的支持。公司内部算法团队研发高性能、低功耗、适合嵌入式系统的基于深度学习的AI 算法,确保公司在关键应用上面的优势。同时,为了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TensorFlow、Jax、PyTorch 等适合TinyML 的模型和应用平台,公司也提供开发套件,方便第三方开发者能便捷的将任何适合嵌入式的AI模型移植到公司的芯片和软件平台上。公司也进一步和业界领先的大模型平台合作,支持将公司多种芯片和开发套件适配相关大模型平台,便于下游用户方便的接入先进的大模型平台。

公司积极拥抱开源的RISC-V 架构指令集,是低功耗IOT 领域最早采用RISC-V 架构MCU 的芯片公司

目前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基于RISC-V 架构处理器的芯片产品矩阵。RISCV架构为完全开源的指令集架构,并且允许灵活的添加自有指令集进行拓展,在保证高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支持实现产品差异化。RISC-V 架构在指令集的自主可控性、芯片架构的可拓展性和芯片成本的可优化性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公司TLSR9 系列芯片产品是全球首款通过平台型安全架构(PSA)认证的RISC-V 架构芯片,也标志着公司不但在芯片架构上取得关键性进展,而且芯片的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86 亿元、15.32亿元、19.08 亿元,对比前值预测的2025/2026/2027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61 亿元、14.91 亿元、18.53 亿元有所提升;归母净利润预计公司2025/2026/2027 年分别实现利润1.96 亿元、2.91 亿元和3.97 亿元,对比前值预测的2025/2026/2027 年分别实现利润1.93 亿元、2.84 亿元和3.87 亿元有所提升。对应2025/2026/2027 年PE 分别为62.14/41.93/30.7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AI 需求不及预期,公司研发不及预期,端侧大模型迭代不及预期,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