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公式网是一个专注于股票软件、股票公式资源分享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精品公式指标

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厦门钨业(600549):卡位战略金属 钨钼、稀土和锂电材料同步发展

admin 2025-08-30 01:10:17 精选研报 3 ℃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事件: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报,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91.78 亿元,同比增长11.75%;实现归母净利润9.72 亿元,同比减少4.37%。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公司完成成都滕王阁地产与成都滕王阁物业股权处置及金龙稀土冶炼分离业务处置,确认投资收益1.92 亿元,而本期无该事项;报告期内权属矿山公司洛阳豫鹭补缴从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钨精矿资源税事项0.63 亿元;剔除上述影响,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7.75%。

公司拟实施2025 年中期现金分红,每10 股派发现金股利1.84 元(含税),共计派发2.92 亿元,占公司2025 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05%。

      点评:

钨系列产品一体化发展,行业领先。公司拥有三家在产钨矿企业(洛阳豫鹭、宁化行洛坑、都昌金鼎)和一家在建钨矿企业(博白巨典),现有钨精矿(65%WO3)产能12,000 吨/年,为后端钨的深加工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公司APT、钨粉产量位居国内前列,是最主要的APT、钨粉供应商之一;硬质合金、数控刀片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处于国内前列;光伏用细钨丝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超80%,全球领先。公司是国内首家具备核聚变装置用ITER 偏滤器钨探针组件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具备大尺寸ITER 级钨材料的精密机加工成型能力,可满足EAST、ITER 等不同磁约束聚变装置部件的高标准需求,为ITER 等国内外聚变客户提供多款钨产品及部件。2025H1,国内65%黑钨精矿均价为15 万元/吨,同比上涨12.11%;APT 均价为22.29 万元/吨,同比上涨12.23%。供给方面,2025 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根据自然资源部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25 年全国钨精矿(65%WO3)第一批开采总量控制指标58,000吨,同比减少4000 吨。需求方面,根据安泰科数据,2025H1 中国钨消费合计3.59 万金属吨,同比增长2.1%。受关税和出口管制的影响,2025 年1-6 月国内钨出口量6,063 金属吨,同比下降32.44%。

钼价上涨,公司钼产品经营稳健。公司钼系列产品主要有钼酸铵、钼粉、钼条、钼片、钼坩埚制品、钼丝等。钼作为战略性金属,市场规模和应用  领域不断扩大,钢铁领域消费占比60%。全球钼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智利等。据报道,2025H1,全国钼精矿累计产量163,580吨,同比增长4%,供给增速放缓。中国钼制品进口量累计为41,101.50吨,同比增长22.19%。中国钼制品出口量累计为19,220.53 吨,同比下降3.86%。钼精矿均价3,543 元/吨度,同比上涨1.1%;氧化钼均价3,648元/吨度,同比上涨1.07%;钼粉均价414 元/千克,同比下降4.17%。

积极布局稀土保障供应,稀土永磁快速增长。公司参股中稀厦钨,共同开发福建稀土资源,同时与赤峰黄金合作开发海外稀土资源;在稀土冶炼分离方面,公司与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合作建设、运营稀土冶炼分离产业,为公司稀土产业提供原料保障。2025H1,镨钕氧化物均价43.14 万元/吨,同比增长12.58%;氧化镝平均价格166.45 万元/吨,同比下降14.77%;氧化铽平均价格663.2 万元/吨,同比增长11.82%。公司稀土永磁发展态势良好,2024 年,稀土永磁产量9095 吨,同比增长16.25%。

锂电正极材料和新型材料技术和规模行业领先。公司通过控股厦钨新能布局锂电材料,主要产品有钴酸锂、三元正极、磷酸铁锂正极和其他锂电材料等。2025H1,公司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34 亿元,同比增长18.04%;实现利润总额3.39 亿元,同比增长35.47%。钴酸锂销量2.88 万吨,同比增长57%,稳居龙头地位。高电压、高功率三元材料领域技术优势和水热法磷酸铁锂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销量3.19 万吨,同比增长21%;磷酸铁锂产品依靠兼顾高低温和循环性能的优势,聚焦高端车用市场,已连续数月实现千吨级以上出货。积极布局固态电解质,涵盖氧化物和硫化物等路线,以及其他重要的材料等。

投资建议:公司钨钼、稀土和锂电材料三大主业同步发展,参与了众多战略技术,以及锂电材料,将充分受益产品涨价和新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预测2025-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5 亿元,25.11 亿元和31.03 亿元,对应的PE 分别为23 倍,18 倍和15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战略金属资源价格受地区政策影响明显;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发展情况对锂电材料需求有较大影响;宏观经济情况和其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