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公式网是一个专注于股票软件、股票公式资源分享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精品公式指标

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中材科技(002080):业绩大幅提升 特种电子布加速放量

admin 2025-09-16 00:31:11 精选研报 5 ℃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事件: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报,业绩落于预告偏上限位置。2025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3 亿元,同比+26.5%;实现归母净利润10.0 亿元,同比+114.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1 亿元,同比+245.1%。其中,2025Q2 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8.3 亿元,同比+28.1%,环比+42.1%;实现归母净利润6.4 亿元,同比+156.2%,环比+7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6 亿元,同比+341.8%,环比+121.8%。

玻纤:特种电子布加速放量,新增产能规划助力成长。根据公告,2025H1 公司全资子公司泰山玻纤实现销售收入43.5 亿元,同比+13%;归母净利润5.6 亿元,同比+262%。2025H1 实现玻璃纤维销售67.3 万吨,市占率保持全球第二。太原基地一线已于2 月投产,新增年产能15 万吨,二线5 月开工,预计年底建成投产。高端化方面,特种玻纤布实现销售895 万米,产品覆盖低介电一代纤维布、低介电二代纤维布、低膨胀纤维布及超低损耗低介电纤维布全品类产品,且均已完成国内外头部客户的认证及批量供货,产品性能媲美国际厂商;低膨胀纤维布打破国外垄断局面,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够规模化生产低膨胀系数纤维布产品的供应商;超低损耗低介电纤维布率先完成行业头部覆铜板厂商客户认证,实现市场导入及产业化供应。当前公司累计已建成5 条低介电、低膨胀特种纤维生产线。在此基础上,泰山玻纤拟分别投资18.1 和17.5 亿元建设年产3500 万米低介电纤维布项目和年产2400 万米超低损耗低介电纤维布项目,产品销量望持续增长。盈利方面,2025H1 公司玻纤产品毛利率达26%,同比+11pct,一方面得益于高端产品量增带来的附加值提升(均价同比+14%)及复价的逐步落地;另一方面源于公司成本优势的再夯实(生产成本同口径同比-6%)。

风电叶片:需求强劲增长,价格有望修复。根据公告,2025H1 公司风电叶片产品销售收入52 亿元,同比+84%;归母净利润3.7 亿元,同比+258%;销量15.3GW,同比+103%。根据国家能源局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5H1 国内新增风电装机51.39GW,同比+98.9%。我们认为在2025 年终端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下,结合上半年风机中标价格止跌回稳,望带动叶片价格实现修复。公司叶片业务在市场份额/行业地位/竞争力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一方面公司通过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具备了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新产品、新产线投入以及海外产线布局,在细分产品区域赢得了新的竞争优势,有望助力盈利能力提升。

锂电隔膜:降本提效+技术研发持续推进。2025H1 中材锂膜实现收入9.3 亿元,同比+22%;合计销售锂电池隔膜13 亿平米,同比+60%。子公司中材锂膜有限公司2025H1实现净利润758 万元。成本管控上,2025H1 中材锂膜设备综合效率较2024 年+7pct。

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推动国际化布局和技术研发突破,首个海外匈牙利基地成功落地、锂电池隔膜5μm 超薄基膜实现规模化量供,超薄高强4μm/3μm 产品已形成技术储备、半固态电池隔膜完成配方开发和上机验证,进入电池循环测试阶段,长期竞争实力望持续深化提高。

其他业务:储氢瓶保持龙头地位,多领域布局显成效。2025H1 公司共销售储氢瓶0.3万只,市占率和公告数持续保持国内第一。苏州有限已建立三个气瓶海外营销机构,全面打开国际市场。南玻有限、北玻有限、苏非有限作为公司创新孵化平台,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瞄准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特色主导业务。2025H1 高强玻璃纤维、高硅氧纤维、玻璃微纤维纸等产品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结合近期行业复价表现以及公司后续项目投产节奏,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20.4、30.1、40.9 亿元(原预测值分别为15.5、18.3、21.9 亿元),调整后对应当前股价PE 为28.3、19.2、14.1 倍,PB 为2.9、2.5、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种电子布产能投放节奏低于预期;玻纤需求大幅下滑,新增供给过高,玻纤原纱价格大幅下滑;风电装机不及预期;锂电隔膜业务不及预期;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