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事件:
2025 年10 月15 日,海光信息发布2025 年第三季报: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94.90 亿元,同比+54.65%;归母净利润19.61 亿元,同比+28.56%;2025 年第三季度,营收40.26 亿元,同比提速,达+69.60%(Q2 增速为+41%);归母净利润7.60 亿元,同比+13.04%。
投资要点:
前三季度营收增速55%,市场版图不断扩张
2025 年前三季度,高速营收94.90 亿元,同比+54.65%;归母净利润19.61 亿元,同比+28.56%;2025 年第三季度,营收40.26 亿元,同比提速,达+69.60%(Q2 增速为+41%);归母净利润7.60 亿元,同比+13.04%。
公司通过与整机厂商、生态伙伴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深化合作,加速客户端导入,推动高端处理器产品的市场版图扩展,实现了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利润总额的显著增长。
销售毛利率达60%+,存货+预付款高增长体现供应链韧性毛利率承压,关键研发技术研发进度加快。2025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60.10%,同比下降5.54pct。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3.31 亿元、1.09 亿元、25.86 亿元,分别同比+175.28%、+6.73%、+42.55%。面对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以市场和产品优先,加大研发和销售费用投入。
截至2025 年第三季度,公司存货为65.02 亿元,同比增长66.89%,环比增长8.13%;预付款26.18 亿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26.9%,展现出强供应链韧性。2025 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22.55 亿元,同比增长465.64%。
公司CPU 与DCU 未来将具备极高的增长空间
DCU:政府、互联网、金融等海光DCU 需求有望显著增长。公司DCU 服务国家智算中心、互联网等客户,海光AI 集群解决方案在AI 应用存储性能加速、液冷超节点系统设计、GPU 框架开发方面优势领先。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星际之门”推开,及BAT 等互联网需求释放,公司DCU 有望显著受益。
CPU:打造国产算力核心基座。海光CPU 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完整 X86 架构授权,并实现本地自主研发、制造、支持体系的通用CPU。生态优势明显,且安全、指令集、系统适配等多个关键维度持续加强。9 月30 日,中国工商银行发布2025 年度海光芯片处理器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集采金额达30 亿元。9 月13 日,公司正式发布高性能互联总线协议(HSL),进一步打通CPU 与加速器壁垒,促进AI 芯片、IO、OS、OEM 等产业全栈与海光CPU 高效协同。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国产高端芯片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公司在国产CPU 和GPU 双赛道均占据领军地位,将受益于AI 算力产业加快发展。我们预计2025-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8.39/271.89/427.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04/63.83/114.29 亿元,EPS 分别为1.68/2.75/4.92 元/ 股, 当前股价对应2026-2027 年PE 分别为84.85/47.3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局势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大模型发展不及预期,新品迭代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并购整合不及预期,信创政策支持不及预期等。猜你喜欢
- 2025-10-17 汇宇制药-W(688553):由仿到创 全面拥抱创新
- 2025-10-17 高能环境(603588):业绩稳步增长 产能优化&金属价格上涨提升盈利弹性
- 2025-10-17 皇马科技(603181):深耕特种表面活性剂 开眉客项目赋能成长
- 2025-10-17 山东高速(600350):山东省高速公路运营商 核心路产改扩建完工驱动业绩增长
- 2025-10-17 佛燃能源(002911)2025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 持续推进醇投资 25-27年分红比例不低于65%
- 2025-10-17 中科曙光(603019)2025Q3业绩快报点评:Q3扣非净利润增速121%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 2025-10-17 格科微(688728):50M 持续上量
- 2025-10-17 扬农化工(600486):销量提升带动营收及利润同比增长
- 2025-10-17 天有为(603202):纵深仪表市场 出海+两轮车扩容成长空间
- 2025-10-17 藏格矿业(000408):Q3业绩显著超预期 碳酸锂业务已于10月初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