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华勤技术是全球领先的ODM 服务商,已覆盖三星、联想、OPPO、vivo、小米、亚马逊等优质客户。未来公司有望在巩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基本盘的同时,加大开拓智能穿戴、AIoT 产品、服务器和汽车电子等市场,发展为国际领先的多品类智能硬件ODM 厂商。我们预计公司在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895.0/1005.7/1142.6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9/28.7/31.9 亿元,结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给予公司目标市值671 亿元,目标价93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概况:公司是全球领先的ODM 服务商,产品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AIoT 产品、服务器、汽车电子等多品类智能硬件。公司自2005 年起从事功能手机IDH 业务,2009 年转型功能手机ODM 业务,2012-2016 年先后切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智能穿戴ODM 业务,2017 年公司开始从事服务器与AIoT 产品ODM 业务,2020 年进入汽车电子ODM 领域。目前公司已覆盖三星、联想、OPPO、vivo、小米、亚马逊等优质客户,未来有望在巩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基本盘的同时,加大开拓智能穿戴、AIoT 产品、服务器和汽车电子等市场。2020-2022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598.7/837.6/926.5 亿元,分别同比+69.6%/+39.9% /+10.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1.9/18.9/25.6 亿元,分别同比+333.6%/-13.6%/+35.4%。
行业分析:ODM 模式具备规模效应,在智能手机、AR/VR、AIoT、可穿戴产品上仍有渗透空间。ODM 厂商作为电子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平台型企业,在产品方案设计、供应链赋能及管理等方面拥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尤其是在中低端产品中。从渗透率来看,根据Counterpoint,2021 年平板、笔电的委外模式占比(ODM/EMS)均已超过90%,智能手机ODM/IDH 模式占比37%。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随品牌厂商在更广泛的产品类别及型号上选择与ODM 厂商合作,智能手机、AR/VR、AIoT、可穿戴等产品委外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成为ODM厂商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短期来看,二季度以来,手机、PC、AIoT 等消费终端需求正呈现逐步复苏趋势,有望带来ODM 厂商业绩环比改善。
公司布局:客户资源优,研发实力强,产品线持续延展。(1)客户方面:手机端,2022 年公司在客户A、OPPO、三星、小米、vivo、索尼等客户对外采购数量中的占比分别为38%/40%/45%/21%/91%/100%;平板电脑端,2021 年公司在客户A、荣耀、三星、联想、亚马逊等客户对外采购数量中的占比分别为54%/56%/34%/58%/59%;笔记本电脑端,2022 年公司在三星、华硕、客户A、联想、宏基、小米等客户对外采购数量中的占比分别为32%/12%/21%/5%/4%/43%。整体来看,公司在大客户端份额较高,我们看好公司优质客户基础带来的长期增长潜力。(2)研发制造方面:研发端,公司在国内建成上海、东莞、西安、南昌、无锡五大研发中心,覆盖手机、平板、笔电、智能穿戴等智能硬件全领域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端,公司搭建了“多基地制造+柔性生产交付”模式,持续夯实制造布局,现已拥有南昌与东莞两大国内制造中心,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三大海外制造基地,未来有望为客户提供全球化服务。(3)业务延展方面:手机业务方面,2022 年公司出货量1.09 亿台,在全球智能手机ODM/IDH 市场份额约28%,居行业前2;平板业务方面,2021 年公司出货量合计3124 万台,在平板电脑ODM/EMS 市场中份额达18%,居行业第三(在ODM 厂商中排名第一);笔记本电脑业务方面,2021 年公司出货量超1000 万台,占全球笔记本电脑ODM/EMS 出货量约5%,后续成长空间充足。此外,公司还不断拓展服务器、可穿戴、AIoT、汽车电子业务,成长空间不断打开。
风险因素:ODM 市场规模下滑与竞争风险;下游终端出货波动带来的需求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化带来的盈利能力波动风险;存货跌价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短缺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及政策限制风险;募投项目实施风险。
盈利预测与估值评级:公司是全球领先的ODM 服务商,目前在巩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产品基本盘的同时,加大开拓智能穿戴、AIoT 产品、服务器和汽车电子等市场,致力于发展为国际领先的多品类智能硬件ODM 厂商。
我们预计公司在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895.0/1005.7/1142.6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9/28.7/31.9 亿元。公司短期有望受益于消费电子复苏趋势,中长期不断拓展产品品类,成长空间广阔,结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给予公司目标市值671 亿元,目标价93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猜你喜欢
- 2025-11-04 新大陆(000997)点评:各业务板块全面向好!收入利润超预期!
 - 2025-11-04 鼎阳科技(688112):业绩符合预期 高端新品加速迭代
 - 2025-11-04 中海油服(601808)2025年三季报点评:钻井工作量显著增长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1%
 - 2025-11-04 青岛港(601298):2025Q3业绩稳步增长 持续分红提升配置价值
 - 2025-11-04 金诚信(603979):Q3业绩符合预期 矿山开发项目推进
 - 2025-11-04 旭光电子(600353):25Q3业绩亮眼 可控核聚变、电子材料、智能快检打开增长空间
 - 2025-11-04 晨光股份(603899):Q3业绩环比改善 传统核心产品结构改善 科力普增长提速
 - 2025-11-04 新乳业(002946)2025年三季报点评:低温强势拉动 盈利高质提升
 - 2025-11-04 峰岹科技(688279):25Q3营收持续增长 看好未来机器人等领域发展
 - 2025-11-04 浙江鼎力(603338):Q3业绩符合预期 扣除汇兑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基本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