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瀚蓝环境为环保运营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固废处理、燃气、供水和污水处理等业务。2025 年5 月底公司完成收购粤丰环保,垃圾焚烧处理产能达97590吨/日,跃居全国第三,瀚蓝和粤丰资产均已广东省内为主,盈利能力较好,合并后运营规模增加,考虑财务费用等成本后测算EPS 增厚21%,“瀚蓝模式”赋能下粤丰资产盈利提升空间明显,看好内生增长和并购整合驱动瀚蓝业绩持续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持续扩张成长为行业第三,2014-2024 年归母净利复合增速达20%
瀚蓝环境以南海区供水资产为基础,历经20 余年发展扩张,陆续收购污水、垃圾焚烧、燃气等公用事业资产,在固废处理领域,2006、2014、2019、2025 年分别并购南海环保电厂、创冠中国、盛运环保部分项目、粤丰环保,成长为处理规模全国第三、A 股第一的垃圾焚烧企业。公司持续扩张整合,业绩维持高速成长,2014-2024 年收入、归母净利复合增速达25%、20%。
粤丰资产质量和运营参数高于行业平均,自由现金流强劲
2024 年粤丰环保共有35 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处理产能约52,540 吨/日,其中广东省内产能达26,790 吨/日,占比51%,中山二期产能2,250 吨/日,科伟一期、科维、东莞粤丰一期均达到1,800 吨/日,单体项目产能较大,规模优势明显。省内项目盈利能力较强,产能利用率、吨上网电量较高,垃圾处理量、上网电量占比达57%、61%。粤丰环保运营收入由2011 年1.54 亿港元提升至2022 年38.86 亿港元,复合增速34%,2024 年BOT建造收入降至0.22 亿港元,对收入利润的影响已出清,2023 年自由现金流转正,2024 年扩大至11.22 亿港元。
自筹资金完成收购,测算利润和EPS 增厚21%
2025 年6 月瀚蓝环境收购粤丰环保交易完成,瀚蓝持有粤丰52.44%股权,交易总价约111 亿港元,瀚蓝主要通过自有资金、银行借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其中“瀚蓝固废”与“高质量基金”分别增资20.2、20 亿元,“瀚蓝佛山”申请并购贷款不超过61 亿元。2024 年粤丰持续经营业务归母净利9.24 亿港元,考虑股权比例和3%的并购贷款利息,测算全年归母净利增厚3.46 亿,相对2024 年瀚蓝利润和EPS 增厚21%;2025 年并表7 个月对应利润增厚约2.02 亿。
我们与市场观点不同之处
市场将瀚蓝收购粤丰视为资产规模叠加,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瀚蓝模式”带来的潜能或被低估:1)历次成功收购整合证明公司扩张和管理能力;2)瀚蓝、粤丰均以广东省内资产为主,盈利能力良好,佛山、东莞、中山等项目单体规模均超1500 吨/日;3)通过财务共享、供应链整合、经营拓展、精益运营,粤丰资产在供热业务、管理架构和管理费用、财务降本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空间。
上调目标价至38.94 元
考虑内生增长和并表粤丰,我们上调公司2025-2027 年EPS 至2.36、2.62、2.77 元(上调幅度11%、18%、19%)。可比公司2025 年一致预期PE 均值为13.2 倍,基于公司资产优质,收购粤丰的业绩增量和协同效应持续释放,2025-2026 年承诺DPS 同比增长不低于10%,给予公司2025 年16.5倍PE,目标价38.94 元(前值31.10 元,基于2025 年14.6 倍PE)。
风险提示:收购协同效应低于预期,应收账款回款低于预期,电价补贴下降或取消。猜你喜欢
- 2025-09-13 中国通号(688009):业绩平稳 加速聚焦主业
- 2025-09-13 云图控股(002539):新型复合肥收入占比提升 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持续完善
- 2025-09-13 绝味食品(603517):加速寻底 布局修复
- 2025-09-13 湘电股份(600416):定增获得证监会通过 航空电气化打开发展空间
- 2025-09-13 长城汽车(601633):2Q业绩符合预期 看好新车周期表现
- 2025-09-13 莱克电气(603355):短期受关税影响 海外产能布局持续完善
- 2025-09-13 博纳影业(001330):电影及剧集稳步推进 AI业务完成战略升级
- 2025-09-13 鲁西化工(000830):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跌 短期业绩承压 关注主要弹性品种价格回升
- 2025-09-13 长白山(603099):Q2业绩承压 期待暑期旺季回暖
- 2025-09-13 德昌股份(605555):2025Q2业绩阶段性受关税扰动 海外产能爬坡下看好短期业绩修复及长期代工份额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