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公式网是一个专注于股票软件、股票公式资源分享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精品公式指标

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华勤技术(603296):全球智能产品平台 迎新一轮成长加速期

admin 2025-08-11 14:25:23 精选研报 5 ℃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核心观点

在ODM 行业中,做好单一品类已是不易,同时做好多品类更为难得,华勤能够不断进入新的细分赛道,并能在所进入的细分赛道内做到行业前列,进而实现快速成长,这是公司团队不断学习、坚持长期主义的结果。展望未来,手机ODM 行业竞争趋于理性,数据中心、PC、AIOT、穿戴等多个业务的持续放量,叠加规模效应的显现将驱动公司进入新一轮利润成长周期。

      摘要

一、全球智能硬件ODM行业领导者,“3+N+3”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深耕智能硬件ODM 行业20 年,覆盖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AIoT、汽车电子及工业产品四大板块。相较于ODM 同行,公司拥有更强的成长性,公司营业收入由2019 年的353 亿元上升至2024 年的1098.8 亿元,CAGR 为25.5%,凭借于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以及ODMM 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不断进入新的细分赛道,拓宽产品品类,业务丰富度行业领先,并且公司能够在所进入的细分赛道内做到行业前列,在营收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也凭借精益管理和规模效应保持了较佳的盈利能力。

二、多业务条线向上共振,驱动新一轮利润成长ODM 行业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后期依赖规模效应获取盈利,通过20 年的深耕,公司已基本实现对主流终端(如智能手机、穿戴、PC、数据中心、AIOT、汽车电子等)的布局,随着多个业务的持续放量,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公司多年布局有望进入收获期,进而驱动新一轮利润成长。

      (1)智能手机:ODM渗透率稳步提升,行业竞争趋于理性自2017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峰值以来,OEM 厂商越来越依赖ODM 厂商来实现经济效益,促使ODM 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2024 年智能手机ODM 的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44%。利润方面,24 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ODM 厂商利润承压,我们认为2025 年起, 手机ODM 行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这一方面得益于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整体回升,另一方面得益于智能手机ODM 厂商竞争趋于理性竞争,更加重视订单的盈利空间。

笔电行业的技术发展与方案设计更加成熟稳定,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ODM 厂商的份额在2021年已超过90%,并将长期维持高位。笔电ODM 的市场份额主要由中国台湾厂商广达、仁宝、英业达、纬创与和硕占据,公司是唯一打破垄断并形成年千万以上出货的ODM 厂商。公司在智能手机研发设计中积累窄边框、轻薄化等技术能力,成功迁移到笔电产品的研发设计中,依靠研发效率获得了成本和规模优势,获得了头部客户认可。2024 年,公司成功突破北美大客户,将为未来业务成长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公司积极探索PC 周边产品,丰富产品品类打开增长空间。

(3)数据中心:AI 赋能,头部CSP 市场&行业市场双轮驱动AI 应用的加速落地推高本土算力需求,公司从2017 年开始前瞻布局数据中心业务,凭借AI 服务器、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交换机等全栈式的产品布局,成功突破国内头部CSP 客户,并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在算力需求多元化背景之下,公司还积极拓展行业、渠道市场。在数据业务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公司还将通过客户结构优化、客户服务的价值提高、发挥规模优势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

(4)汽车电子:智能化浪潮加速,公司未来成长新引擎新能源汽车正趋向消费电子化,进而为消费电子ODM 厂商提供新增长空间,公司积极布局包括座舱、车控、智驾、网联等四大方向,凭借雄厚的技术基础、高可靠性的产品制造能力、优秀的供应链采购以及运营管理能力,与多个车企厂商达成合作,已获多个主流客户定点。

(5)穿戴/AIOT:营收规模持续高增

智能穿戴市场(TWS、智能手表)的白牌品牌化趋势明显,公司充分利用在手机业务端的资源优势以及和全球客户的多品类战略协同的关系,通过深度合作持续提升智能穿戴市场的份额。在AIOT 方面,公司2017 年进入AIoT 产品市场,已实现智能家居、XR、游戏产品等多种新兴智能硬件产品量产出货,形成规模化制造,是目前泛AIoT 领域产品最为丰富的ODM 公司之一。

三、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2025 年-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64.3 亿元、1,833.8 亿元和2,076.0 亿元,同比增长42.4%、17.2%和13.2%,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6 亿元、49.0 亿元和59.6 亿元,当下市值对应的PE 分别为20.4、16.4 和13. 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硬件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AI 发展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