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公式网是一个专注于股票软件、股票公式资源分享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精品公式指标

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长电科技(600584):Q2行业回暖表现分化 长电微逐步贡献营收

admin 2025-08-22 01:02:43 精选研报 2 ℃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25Q2 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

【25Q2】营收92.7 亿元,同比+7.24%,环比-0.7%;归母净利2.67 亿元,同比-44.75%,环比+31.5%;扣非归母净利2.44 亿元,同比-48.39%,环比+26.6%;毛利率14.3%,同比+0.03pcts,环比+1.68pcts;净利率2.88%,同比-2.72pcts,环比+0.71pcts。

公司净利同比下滑,主要系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公司25Q2 期间费用为10.79%,同比+2.79pcts,环比+1.24pcts,其中:1)公司在先进封装工艺升级与落地、传统封装先进化创新等重点领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Q2 研发费用率达5.7%,同比+0.63pcts,环比+0.79pcts;2)在建工厂尚处于产品导入期未形成量产收入及财务费用上升,此外,24Q2汇兑收益为0.63 亿元,25Q2 汇兑损失为0.5 亿元,影响财务费用同比表现。Q2 财务费用率达1.43%,同比+1.65pcts,环比+0.48pcts。

      25H1 终端应用整体回暖,但表现分化显著

2025 上半年终端应用领域整体保持回暖但分化明显,受国内市场内需拉动、订单上升及部分客户为应对市场不确定因素提前投料影响,整体收入增加。从细分领域来看,生成式AI、云计算、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等下游需求持续释放,但受全球宏观经济和国际政策不确定性、终端消费类芯片需求复苏缓慢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仍处于结构性分化调整阶段,呈现出AI 相关芯片需求快速增长与传统消费电子芯片市场承压并存的局面。

      营收按应用领域拆分可见:

1) 通讯电子:2025H1 实现营收70.9 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为38.1%,占比同比-3.2pcts。消费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及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智能手机市场出现放缓,影响公司该领域表现。

2) 运算电子:2025H1 实现营收41.7 亿元,同比增长71.4%,该业务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为22.4%,占比同比提升6.7pcts。2024 年公司完成对晟碟上海80%股权的收购,扩大了在运算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

3) 消费电子:2025H1 实现营收40.2 亿元,同比下滑4.6%,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为21.6%,占比同比减少5.6pcts。

4) 汽车电子:2025H1 实现营收17.3 亿元,同比增长34.6%,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为9.3%,占比同比提升1pcts。得益于公司积极布局汽车电子领域,延续了高于市场的增长态势。

5) 工业及医疗电子:2025H1 实现营收16 亿元,同比增长37.8%,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为8.6%,占比同比增长1.1pcts,复苏势头显著。

      分工厂看,江阴长电利润同增136%,长电微逐步贡献营收!

1) 星科金朋:2025H1 实现营收8.5 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0.8 亿美元,同比增长4.6%。

2) 长电韩国:2025H1 实现营收9.2 亿美元,同比增长6.3%,净利润亏损221 万美元,同比转负,24H1 为盈利1079 万美元。受国际环境影响,订单量呈现小幅波动;同时,产品结构调整,新品材料成本占比较大,使得净利润较大幅度下降。

      3)长电先进:2025H1 实现营收10.1 亿元,同比增长37.9%,净利2.8 亿元,同增136%。

半导体芯片封测需求上升,订单量饱满,产能利用率提高,先进封装测试一体化服务价值提升,使得营业收入、净利润有大幅增长。

4) 晟碟上海:2025H1 营收16.2 亿元,净利0.68 亿元。晟碟半导体是全球规模较大的闪存存储产品封装测试工厂之一,受益于下游存储的需求。

5) 长电微:首次披露业绩,2025H1 营收0.43 亿元,净利亏损1.28 亿元。长电微当前尚处于产品导入期未形成量产收入,正在持续提升产能。长电微聚焦全球领先的2.5D/3D高密度晶圆级封装等高性能封装技术,有望受益于下游高性能、高算力芯片需求增长趋势。

      6)长电汽车电子:正在进行洁净室厂房的装修和设备的搬入,有望未来贡献相关营收。

积极研发2.5D/3D 等先进封装技术,奠定成长基础

    公司积极研发高性能计算HPC 先进封装(包括2.5D/3D 封装)、下一代系统级封装SiP、高可靠性汽车电子封装等技术。

1)在2.5D/3D 领域,公司持续推进方案的研发,完成验证并生产,相应的大尺寸封装(基板超100mm)已开始生产,并已完成3D 光电合封部分验证。

2)在智能终端射频应用领域,公司深度布局高密度DsmBGA 及3D SiP,腔体屏蔽和AiP封装技术,提升产能,配合国际、国内客户升级5G、WiFi 射频模组封装和毫米波雷达产品,强化在射频封装领域的传统优势。在APU(Application Processor Unit)集成应用方面,公司先后开发推出3D SiP, TMVPOP,HBPoP(High-Band PoP)等封装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AI 眼镜、蓝牙耳机、无人机和智能机器人等终端产品。

3)汽车电子方面,公司产品类型已覆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ADAS、传感器和功率器件等多个应用领域。此外,公司专门在临港建设长电科技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专注于车规芯片的封装测试工厂。

4)在功率及能源应用领域,公司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器件/模块和以高性能计算为核心应用市场的封测业务。公司已完成基于SiP 封装技术打造的2.5D 垂直VCORE 电源模块的封装技术创新及量产。通过垂直集成技术极大提升功率密度和热管理效率,减少配电网络中的电能损耗。同时,为多项控制器、DrMOS 提供丰富的封装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于AIGC 算力能源及通信电源。

      投资建议

我们调整25-27 年盈利预测至17/19/22 亿元(原预测25/26/27 年净利为至20/26/30 亿元),对应PE 为41/35/30X,公司“算力+存力+电力+汽车电子”一体化AI 封装能力持续巩固,随着行业复苏,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同行价格竞争、利润承压;AI 对先进封装的需求拉动不及预期;研报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